气候在变化,粮食也在变化

来源: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20-10-14 17:36

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

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大幅度增加

除新冠疫情影响外

蝗灾、土地减少、土壤和生物多样性退化

甚至气候变化

都在威胁着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与粮食危机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随着降雨模式的变化

农民面临着洪水和干旱的双重威胁

这两种极端天气都能摧毁农作物

洪水冲走了肥沃的表层土壤

干旱则使其变干

更容易被吹走或冲走

高温增加了作物对水的需求

使它们在干旱时期更加脆弱

频繁发生的热浪天气

则会“热坏”某种长期固定耕种的作物

而更多的洪水、降雪和空气湿度

也会限制可以种植作物的类型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总体影响

是负面的

那就是减少粮食供应

以及提高粮食价格

人类对土地的高强度使用

和气候变化纠缠在一起

互为因果,互相施加影响

全球变暖、降水模式改变

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直接影响了全球作物的产量

在高纬度地区

气温升高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

提高了一些作物

如玉米、棉花、小麦、甜菜的产量

而在低纬度地区

玉米,小麦,大麦等主粮的产量

呈现下降的趋势

比如在亚洲

包括中国北方在内的一些地区

由于气候变暖和农业创新等因素

导致水稻产量增加

在印度

研究发现从1981年到2009年

小麦产量减少了5.2%

而整个非洲大陆的主要作物

如玉米,小麦,高粱和水果

包括芒果等产量在近些年都有所下降

导致个别国家及地区的营养不良现象日益严重

这些产量变化

都和气候变化有关

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言

“粮食安全”同时意味着

供应量充沛、价格合理

当粮食供应发生变化

将影响食物价格

甚至带来饥馑

除了数量和价格

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作物的营养价值

意味着人类可能需要吃更多的粮食

才能获取同样的营养

或者营养不足

气温升高还可能改变食物口味

在阳光的作用下

植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和氧气

用来生长茎、根、叶和其他好吃的东西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上升

光合作用需要的蛋白质越来越少

这意味着植物在吸收微量元素的同时

获得的附带矿物质也越来越少

从而导致健康和不健康成分的比例发生倾斜

包括大米和小麦在内的某些作物的养分

平均下降了8%

高二氧化碳水平下种植的小麦

其蛋白质含量将减少6%-13%

锌含量将减少4%-7%

铁含量将减少5%-8%

充满二氧化碳的豆芽含有更多的淀粉和糖

以及更少的矿物质和蛋白质

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吃垃圾食品

但粮食作物也越来越“垃圾”了

人类避犹不及

中科院曾经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

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

约为1700万至1800万吨

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而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

每人每餐93克

浪费率为11.7%

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

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

如果这些粮食都能被节约下来

实现100%全口径粮食自给自足

似乎并不是一句空话

让我们从今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来源:环保科普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