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来源:环保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15-02-03 17:36
2014 新常态下 新气象
2014年即将翻过最后一页,置身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一词给这一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经济新常态赋予环保怎样的新内涵?经济新常态又会给环保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了新常态。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公众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迎来了新局面。我们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治理污染第一次被提升到与反贫困一样的高度。
这一年,环境保护有了法律利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即将正式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经济增长模式绿色转型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治有了新希望。APEC蓝让人们看到联防联控、协同作战的力量;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换来了更多呼吸的空间;治理污染有了新的手段;排污费上调进一步体现了环境的价值。
这一年,环境保护依然面临着老问题,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环境突发事件依然不少,企业环境责任有待加强,土壤污染状况令人忧虑。
回首这一年,有让人欣喜的变化,也有令人心痛的事件。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环保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下,美好环境的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关键词:新常态
2014 环境法治进入变革时代
2014年,注定是环境法治发展历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法治快马加鞭。伴随着对美好环境的憧憬,环境法治进入变革时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力。严峻的环境形势,赋予环境法治建设以历史重任。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期待通过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保驾护航,为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建功立业。
关键词:新环保法 史上最严 大气法
2015 核电发展手握几张好牌?
截至2014年,我国停止审批核电新项目的工作已达3年。同时,深陷呼吸之痛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核能的意义。
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为实现至 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清洁能源必须成为能源主力。能源结构调整日益紧迫,核电项目重启一时引发众人关注,核电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然而,无论是沿海、内陆核电项目的重启,还是核电行业的“走出去”与大整合,都必须建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必须以求得更安全的发展为目标。2015年,我国核电行业发展蓄势待发,核安全监管部门重任在肩。
关键词:重启 节约 清洁 安全
2014 大盘点之危险的城市
曾经有人说,城市是老虎。
不是每个城市都如其表面那样光鲜亮丽。没有秩序的城市,比丛林更危险。在有的城市,你只要踏出家门,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还有的城市,你宁愿把钱包留在家里。而有的城市,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足以致命。
生活在繁忙都市里的人,无时不刻不被重重危险所包围。从令人倍感不适的雾霾天,到如百慕大一般的吞人地陷,再到雨季之灾城市内涝,从“天霾”到“地陷”,呼吸有风险,走路有风险,四周处处荆棘密布、暗藏机关,完全没有安全感可言。
于是我们自我安慰,先学会在城市里安全地生活吧,然后,才是实现梦想。
这些年,城市急剧扩张,城镇化狂飙突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发展背后的诸多问题。过度开发、盲目崇洋、大拆大建、千城一面,这场在世界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城镇化进程速度之快,让我们还来不及兴奋就被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所困扰。随着时间拉长,这些问题带来的危险呈几何数量累积。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城市的危险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战胜危险的决心。
“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到了城市”。岁月如水,沧海桑田,先哲的睿智,今天品来愈发醇厚隽永。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成果。还有人说,城市化寄托着每一个中国人“人生出彩的机会”。
有机会就要去争取,有机会就要好好把握。路就在脚下,迈开步子,勇往直前吧。
关键词:雾霾 饮水安全 排水系统
2014 环境信息化砥砺前行
一年前,随着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和需求,数字环保版应时而生;一年间,数字环保版见证了信息化发展的每一步。
这一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监测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数据共享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作出规定。由此,数据共享有了法律保障。
这一年,历时4年、由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承担的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通过终验,建成了一张覆盖“三层四级”的环保业务专网。
这一年,各地积极探索无人机、移动执法、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为APEC会议和青奥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这一年,移动终端的环保产品增多,公众也逐渐参与到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百度电子回收站、环保污染地图、环保APP不再是新鲜事物。
回首,不是为了讴歌,而是为了看清脚下,着眼未来。一年是一段来时的封存,也是另一段历史的开始。
关键词:大数据 共享 无人机 遥感卫星
2014 盘点之托起健康的梦想
2014年,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兰州自来水苯污染、湖南衡东儿童铅超标等事件,以及媒体报道的有关环境污染导致癌症高发或出生缺陷等问题,更是引起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的广泛关注。
2014年,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我国积极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合作、统筹安排;预防优先、科学实施的原则,加强和完善环境健康法规标准,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撑,努力提升风险评估、预测和应对能力。
环保等部门也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如,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培训工作;着手建立环境与健康数据库;发布中国人群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和暴露参数等。继续推动环境与健康综合试点监测和全国重点地区环境健康专项调查;举办环境与健康工作研讨会和环境健康暴露评价研讨会等。这些措施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预防和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5年,环境污染仍然将是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由于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面临有牵头无统筹、有分工无责任、有信息无分享等现状,加上环境污染引起健康风险的滞后性,因此,这种风险或将长期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目前,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疾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诊断水平、监测水平等因素难以解释导致这些疾病上升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2015年,重任在肩。环境与健康关系到全国十几亿人、甚至子孙后代的健康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新修订环保法的实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相信各级政府部门对此会更加重视,采取切实行动从制度建设到科学研究,从规划到实施,从管理到治理,建立预防和干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公众的环境健康权益,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梦。
关键词:政策标准 健康入法 科学评估 制度建设
2014 政策创新年,热点有哪些?
政企合作模式(PPP)——高层推动 持续升温
尽管在污水、垃圾等领域,早已有了政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但PPP从未像今年这样得到了从决策部门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发布,试点快速推进。由于地方政府普遍面临债务风险和融资困局,其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意愿非常强烈。
在财政部力推下,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和洛阳被列为PPP试点城市,已经通过多个项目先行实践总结经验;而黑龙江、河南、浙江、湖南、福建、上海等多个省(市)也开始密集展开调研,着手筹备项目。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策导向 渐渐清晰
环境保护部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推行第三方治理,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形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和政策导向,推进工作非常缓慢,在地方的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障碍。然而,自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被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这项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逐渐引起各界重视。
关键词:政企合作模式 政府购买 第三方治理
2014 并购,积聚着怎样的热潮和能量?
●全年我国环保相关并购案例数量在100个左右,涉及交易金额共约250亿元,而在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在80个和220亿元上下
●在资本层面,上市公司和股权投资机构联合成立并购基金成为风潮,企业并购私募债开闸试点
●2014年交易溢价率均值超过300%,年增幅接近50%,个别案例溢价水平达到10倍以上
并购,对于企业来说是发展战略的构建和实现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是获得回报的理想渠道,对于研究者则是把握行业发展节奏和状况的窗口,对于公众更是获得更好更全面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在环保行业和环保概念异常火热的2013年年底,产业并购事件开始密集出现。对此,有人做出了产业并购浪潮将至、2014年将是“环保行业并购年”的预测。如今,2014年已近尾声,这一年环保产业的并购态势究竟如何?
关键词:环保基金 溢价 细分 多元
2014 大气 浓浓雾霾中透出几多亮点?
2014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践年,随着大气治理的不断深入,火电、工业锅炉和机动车三大治理领域日渐清晰。一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实践,政府的政策、监管持续加严,投入空前加大,相伴而生的治理、设备、运营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异常繁荣。
我们梳理了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实践亮点,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脱硝改造 淘汰 最严标准 新能源车
2014 固废 悄悄向广度深度扩展
2014年的固废行业表面上波澜不惊,没有重量级的政策出台,也没有吸引人眼球的企业并购,但其自身内部的调整、广度深度的扩展却没有停歇。
这一年,因兴建垃圾焚烧项目而引发多起邻避事件,让业界进入深入反思:垃圾焚烧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这一年,第四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公布。然而,试点城市的遍地开花,却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引发业界关注。
这一年,政府购买服务推进了环卫市场化改革,垃圾收运市场逐步形成。
这一年,土壤修复步入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却面临发展瓶颈。
关键词:垃圾焚烧 餐厨垃圾 土壤修复
2014 公开是道坎 沟通是座桥
2014年,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一个新常态,成为继水污染之后又一个被公众热议的话题,政府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
2014年,法治,毫无疑问是关键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依法治国做出顶层设计,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执法监管走向透明成为大势所趋,公众参与更加理性,地方环保监管部门唯有顺势而为,正视问题,常晒太阳,才可避免陷入孤军奋战、久攻不下的环境执法困局。
面对机遇和挑战,尚有诸多环节亟待加强。
对政府而言,环境决策和立法中,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的环节,需要积极推进,回应社会关切,与社会互动。
对企业而言,不断加严的环境标准,推动企业污染治理升级,环境信息成为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需要企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得故意隐瞒。
对于公众而言,新《环保法》规定应当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但是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监督及决策等相关法律条款尚不完善,公众参与环评仍不深入,环境公益诉讼尚有诸多环节未打通……
中国的污染治理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接受污染现实,并不意味着麻木与无为。环境治理需要社会多方合力推动,政府、企业、NGO、社会公众要放弃相互埋怨,积极行动起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键词:微政 邻避冲突 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