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之城 擦亮生态宜居城市品牌

来源:威海市环保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17-09-20 15:5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威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威海市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深入贯彻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坚持不懈地实施“碧海、蓝天、青山、净土”四大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始终保持优良水平,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30周年发展成就展绿色生态之城板块,集中展示了威海市改善环境质量、海洋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如今,绿色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文化,深入人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威海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生态立市,加快建设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

      “威海是一座‘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海滨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威海人引以为傲,也令外地人艳羡。”观展市民李菁菁说。

      9月11日上午,在成就展现场,不少前来观展的市民在绿色生态之城板块前驻足拍照。“咱威海的环境就是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绿化率也高,空气清新,住着也舒服。”来自环翠区竹岛街道望岛社区的居民卢常财自豪地说。

      作为一个老威海人,说起威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卢常财感触颇深地说:“这几年来,威海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环境优势越来越突出,这是威海人的宝贵财富。”

      绿色生态之城板块对威海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成绩进行了盘点和总结:1997年10月13日,威海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为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一;2002年12月30日,威海市所辖三市一区全部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2016年,威海市以城镇环境类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环保领域最高社会奖——中华环境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说到威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市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梁新科颇有感触,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城市绿化作为一个着力点,对荒山、道路、镇村、水系等进行了科学规划,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绿色通道、营造农田防护林、建设城乡园林等工程建设,2016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3%。

      2009年5月7日,威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同时,威海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6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连续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第一。

      2011年2月,文登抱龙河水利风景区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威海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4年2月11日,住建部批准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5年11月,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作为生态修复的突出典型,荣登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威海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这是对环保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作为一名环保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守护好这片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擦亮生态宜居城市品牌,让威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市环保局宣传科科长李润说。

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谐共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威海人早就认识到,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为此,威海市严格执行“产业红线”,严控“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坚决不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燃煤小锅炉、机动车尾气、黄标车淘汰等专项整治,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65吨,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威海治理燃煤小锅炉、机动车尾气、黄标车淘汰等专项整治行动可谓重拳出击,在古寨西路热电厂门口,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适时监控,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放心。”参展市民张琦说。

      威海市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降耗、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延伸资源综合利用链条,推动全市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引导企业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进。

      据统计,威海市拥有污水处理厂6个,配套管网1804公里,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50个,购置垃圾收集转运车500余辆,在全省率先实现镇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全覆盖。

      如今,威海市所辖区市全部成为国家级生态市,49个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90%的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保持全省第一;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进一步提高。

       “这是威海各个历史时期重视环境卫生的照片组合。例如,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获奖照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讲解员解说道。

       “我们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有专人打扫卫生,农民不再乱扔垃圾,河道也干净了。羊亭河建起漂亮的公园,我们生活得比城里人还自在。”听完介绍,环翠区羊亭镇北观村村民谷元珠高兴地说。

      生态宜居一直以来都是威海的城市名片。30年来,威海人将这张名片越擦越亮,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