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21-10-20 16:29
按照原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要求,经审查,我局拟对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放射源库及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查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0月20日-2021年10月2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方式:0631-5897076,5891299
电子信箱:whhbjhyfsaqglk@wh.shandong.cn
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文化中路86号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
邮 编:264200
2021年10月20日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1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放射源库及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项目 | 威海市荣成市石岛湾核电厂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厂区内中部、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海美侬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 本项目涉及放射源库和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两处场所,其中电离辐射剂量实验室主要包括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和X辐照间。 本项目共涉及10枚放射源:分别为放射源库的4枚Ⅲ类252Cf中子源(活度:2.57×1010Bq),使用场所为反应堆内;其余6枚放射源用于电离辐射计量实验室(γ辐照间),为防护水平γ参考辐射准直照射装置,分别为1枚Ⅱ类60Co放射源(活度:3.7×1012Bq);2枚Ⅲ类137Cs放射源(活度:7.4×1011Bq、2.22×1011Bq);1枚Ⅲ类241Am放射源(活度:1.85×1011Bq);1枚Ⅳ类137Cs放射源(活度:3.7×109Bq);1枚Ⅳ类60Co放射源(活度:1.11×1010Bq)。 X辐照间涉及1台Ⅱ类射线装置(型号NDI-320-26;管电流13mA;管电压320 kV),主要用于辐射防护仪表校准。 | 一、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本项目位于公司厂区范围内,周围50m范围均为厂内区域,无居民点、学校等人群密集区。项目建设布局合理、选址可行。 二、环境现状检测 现状检测结果表明,项目拟建区域及周围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0.89~16.07)×10-8Gy/h,处于威海市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范围内[室内(4.56~20.53)×10-8Gy/h]。 三、放射源库的主要环境影响 1.屏蔽措施及评价 放射源库位为单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分为源库前室和源库后室。源库后室西墙为500mm混凝土、北墙、东墙、南墙、室顶均为300mm混凝土,南墙上设置50mm钢板平移式屏蔽门。经理论计算,放射源库周围剂量率为(0.26~1.33)μSv/h,低于2.5μSv/h剂量率控制目标,放射源库屏蔽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2.年有效剂量 经理论计算,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为1.1mSv/h,公众所受年有效剂量最大为0.1mSv/a,分别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职业人员5.0mSv/a和公众成员0.25mSv/a的剂量限值。 3.三废治理 放射源贮存过程产生的γ射线、非放射性有害气体。无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 源库后室室顶北侧设置2处通风口,设置排风扇,使贮源库保持良好的通风,满足《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4-2006)要求。排风口末端位于室顶离地高度约为7.1m,此处无人员停留,对周围人员影响较小。 四、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的主要环境影响 1.屏蔽措施及评价 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为单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东西宽8m,南北长14.84m,高5.5m。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北墙为900mm厚混凝土,东墙和南墙为500mm厚混凝土,西墙和室顶均为300mm厚混凝土,迷道墙为300mm厚混凝土。西墙南侧设置屏蔽门,为30mm厚钢板材质,屏蔽门处设置迷道。经理论计算,工作状态,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外剂量率为(0.22~1.22)μSv/h,低于2.5μSv/h剂量率控制目标,非工作状态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外剂量率最大为2.40×10-3μSv/h,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屏蔽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2.年有效剂量 经理论计算,工作人员所受年有效剂量为0.87mSv/a,公众成员所受年有效剂量为0.06mSv/a,分别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职业人员5.0mSv/a和公众成员0.25mSv/a的剂量限值。 3.三废治理 γ辐照装置内更换的废旧放射源拟交由厂家回收或有废旧源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 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内空气可能因γ射线、α射线照射,电离产生少量氮氧化物(NOX)和臭氧(O3)等非放射性有害气体,臭氧产额较NOX大一个量级,臭氧为主要影响。 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将辐照间产生的非放射性有害气体排到室顶外环境,设计有效通风量不低于3000m3/h,可使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保持良好的通风。经估算,在排风条件下,γ辐照间内饱和臭氧浓度为8.6×10-4mg/m3。该浓度低于《γ辐照装置涉及建造和使用规范》(GB17568-2008)要求的γ辐照室内臭氧浓度不应超过0.3mg/m3的要求。 五、X辐照间的主要环境影响 1.屏蔽措施及评价 X辐照间为单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其操作间位于X辐照间西侧。X辐照间东西长11.45m,南北宽8.6m,高5.5m。X辐照间北墙为500mm厚混凝土,东墙为600mm厚混凝土,西墙为400mm混凝土,迷道墙为350mm厚混凝土,室顶为400mm厚混凝土。西墙北侧设置屏蔽门,为10mm厚钢板材质。X辐照间外剂量率为(1.61×10-2)μSv/h~2.44μSv/h,低于2.5μSv/h剂量率控制目标。屏蔽设计符合规范。 2.年有效剂量 经理论计算,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87mSv/a,公众成员年有效剂量为0.02mSv/a,分别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职业人员5.0mSv/a和公众成员0.25mSv/a的剂量限值。 3.三废治理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气、放射性固体废物。运行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与空气作用可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X辐照间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将产生的非放射性有害气体经通风竖井排到室顶外环境,有效通风量不低于2000m3/h,通风次数不低于3次/h,可使X辐照间保持良好的通风。 六、其他安全设施及措施 1.放射源库门外、电离辐射剂量实验室门外均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2.源库前室设置区域γ辐射监测仪探头,源库前室门外设置区域γ辐射监测仪远程报警装置。设置2名工作人员负责放射源库保管工作. 3.γ标准实验室设置安全联锁和红外线防挤压装置。门上方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同时具备安全联锁功能。γ标准实验室控制台上、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内墙上共设置5处急停按钮;控制台上、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内各设置1个声光报警器;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内设置区域γ辐射监测仪、激光定位仪、摄像头、1个解锁开关、红外人体探测器。源之间设置联锁,一次只有1枚源处于照射状态。单源装置和多源装置设置有快门到位诊断装置,断电保护装置。 4.X辐照间控制台设置钥匙开关、红外报警装置与X射线机联锁,并在控制台和辐照间内设置急停开关。 5.公司已成立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有各项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近期拟补充编制与防护水平γ参考辐射准直照射装置以及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计量标准设备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运行过程中将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在此条件下,可以确保工作人员、公众的安全,并有效应对可能的突发事故(事件)。 6.本项目拟配置9名辐射工作人员,其中3人作为本项目的管理人员,3名管理人员中有2人为放射源库保管人员;6名辐射工作人员负责γ标准实验室辐照间、X辐照间相关工作。 公司拟安排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参加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平台的培训,参加相应类别的考核,待考核合格后上岗。 7.除了放射源库、γ辐照间和X辐照间配置的固定式区域γ辐射监测仪,拟配置便携式γ辐射检测仪用于自行监测。工作人员将配置个人剂量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监测。 本项目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环评文件所提出的辐射防护措施后,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无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