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威海日报丨真督实察从严办,赢得群众点赞声声

来源: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21-06-01 15:41

“太感谢督察组了,不到一天时间,俺家地里受污水影响的问题彻底解决了。”5月30日,省环保督察热线接到市民来电,不过这次电话那头的“告状声”转为了“点赞声”。这也是我市认真办理山东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立行立改的一个缩影。

自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以来,督察组下沉督察、直面问题、真督实察,一批批困扰群众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变化环绕市民身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作风,也赢得广泛点赞。

雷厉风行抓落实

这两天,家住乳山檀香丽湾小区的居民宋先生的心气终于顺了,“小区东边空地堆放的牡蛎壳清走了,异味也散了,空气里满是大海的味道。”

原来,乳山檀香丽湾小区紧挨美丽的银滩海湾,但小区东侧海边的空地上一直堆放着牡蛎壳,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难闻的臭味。省生态环保督察进驻威海后,5月14日小区业主将问题反映给了山东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接到督察组对该问题的交办件后,乳山市环保督察专班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到现场调查。经核实,该海区原有9户牡蛎养殖户,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导致牡蛎壳乱堆,异味熏天。

查清了问题根源,关键在后续整改。专班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并于当天下午协调相关部门动工清理,次日凌晨完成“牡蛎壳山”的清除工作。

从接件到清除牡蛎壳,乳山市仅用了24小时。“没想到督察整改得这么快,相关部门连夜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样的作风我们欢迎。”宋先生笑着说。

牡蛎壳清走了,但整改还没完成。乳山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除了迅速清除垃圾山这样的“硬整改”,还将在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的同时,从群众养殖需要和海岸带保护两方面出发,规划4处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让养殖户进区经营,解决乱堆情况的发生,还老百姓一片整洁干净的海滩。

立行立改,不是口号,重在落实。距乳山市80余公里外的临港区,类似的督察整改速度同样让老百姓夸口称赞。

5月23日,山东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收到信访件反映临港区蔄山镇西刘章村练车场地西北侧、新房区最后一排的水沟以及自来水房西侧水沟等地堆放生活垃圾,距离居民区较近,存在污染环境等问题。经核查,群众反映情况属实,整改迅速启动。临港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落实问题,并拿出整改方案。5月24日,西刘章村练车场地西北侧、新房区附近垃圾被清运一空,5月29日,对自来水房西侧水沟及西刘章村卫生死角进行清理,一周时间完成全部整改。

“整改后,四处干净敞亮,就连村里的卫生死角也被收拾干净。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舒心多了。”西刘章村居民王磊说。

在环翠区,“烧烤店自建烧烤房,户外烟囱紧挨居民楼,排烟严重”困扰周边居民,督察组转件后,当地仅用2天时间就将自建房拆除,烧烤炉搬入了室内,并完成了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在经开区,有群众反映崮山镇中村污水处理池污水外冒、异味严重问题,崮山镇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污水清运,接件当日,就将污水清运完毕……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督察组高效、负责的办事效率赢得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认可。“本以为督察组来威海只针对大污染、大问题,没想到也关注老百姓身边这种小事,力度还很大,确实感觉到反映的案件有着落、有回音,查得细,办得快,必须点个赞!”家住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的居民李世忠说。

动真碰硬促整改

人民群众是环境保护最直观的感受者,在本轮生态环保督察中,我市不仅坚持第一时间整改落实,更在提高整改质量上下功夫,确保整改成效实实在在。

“你看,小区物业进一步加强在周边居民中的宣传,并对该区域加强巡查,发现垃圾及时清理。小区环境更加整洁了。”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5月21日,接到“和园小区185-1号楼南面存在大型垃圾场,污染环境问题”信访件后,高新区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经调查,这座楼外墙装饰条因质量瑕疵脱落,收集的脱落装饰条集中堆放未及时清理形成垃圾堆。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督导下,威海盛德地产公司已完成了垃圾清运,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效果看得见,我们太满意了,要给督察组说声感谢。”居民周收年说。而这一句“满意”“感谢”也体现了他对督察组办事效率的肯定。

“直面问题,动真碰硬,科学整改。”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第一时间整治。对能够马上整改的,即知即改、立说立改,在督察过程中就迅速整改到位;对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整改;对已经整改到位的,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整改成效。同时,对于老百姓的诉求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答复情况,不回避、不遮掩,第一时间官网发布。

整改态度感受得到、整改成效看得见,广大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市区几处广场舞场地再也听不到噪声了。”这是记者近日在市区走访时了解到的情况。每天傍晚,市区不少广场便会聚集着爱好跳舞的广场舞团体,但音乐都按照要求“降”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的60分贝内。

更让人意外的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还自觉当起志愿者,自觉维护周边卫生、码放路边的共享单车。“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市民姜夕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