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乳山市和高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案例

来源: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时间:2025-05-07 09:21

威海市乳山市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乳山市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衔接的腹地;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东西60千米,南北48千米,总面积166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9.27千米。乳山市辖1个街道、14个镇。截至2021年末,乳山市户籍总人口53.1804万人

乳山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对人口较少、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开挖的42个村庄采用生态净化槽安装,单户治理费用控制在2000元左右,改造内容包含支管、隔油池、生态净化槽等部件安装,年每村资源化利用污水量为5753t,尾水直接用于花园、菜地灌溉,绿化环境,群众基本满意。

     

二、治理思路与内容

坚持实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据农村地势地貌、人口规模、聚集程度、交通区位优势等条件,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科学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模式,细化治理工作任务,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统筹规划,将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规划、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相衔接,确保布局一致,工程、政策相联动。

根据《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要求(暂行)(2022年修订版)》要求,结合实际,部分村庄农村生活污水采用安装生态净化槽方式进行治理






图例1. 生物净化槽剖面图


例2. M10浆砌砖生物净化槽剖面图


 

图例12均为生态净化槽剖面图,图例1为成品生态净化槽,多数农户治理采用此方式;图例2为砖砌生态净化槽,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调整的处理方式,常用于单户治理。

上述两种方式均采用物理过滤、沉淀技术,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由户下经接户支管到隔油沉淀池,经初次过滤流入生态净化槽内,在其中经过碎石、陶粒、石英砂、土层、植被层等多层过滤、吸附后,出水用于花园、菜园灌溉。

  

三、运维管理机制

(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维主体。县级层面:乳山市水利局、财政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联合印发《乳山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乳山市镇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各镇为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日常管理,制订和执行运行维护管理日常工作制度,定期对各村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运维管护情况进行监督层面:各镇人民政府制定各镇运维管护考核办法,制定日常管理、巡查制建立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队伍明确分管领导、管理员、各行政村具体负责人设立投诉电话并有专人负责受理切实提高运维管护水平。村级层面:各村开展信用+”模式,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与信用积分相结合,规范村民行为、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营造全民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注重建立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了以奖促治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村民参与室内外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村内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二)落实运维奖补措施,调动运维管护积极性《乳山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工作实施方案》对运维相关费用进行了确定规定县级财政对各镇村的运维费用按照50%的奖补比例进行奖补,为镇级运维提供一定资金保障,充分调动起各镇村的积极性,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强化运维监管,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治污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抽查、督查、通报、考核等机制,推进乳山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工作。一是建立月检查、月通报机制,加大对镇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的监督考核,每月抽检部分村庄,按月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简报》。二是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实地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或问题较为集中的村庄定期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并将回头看结果纳入考核。三是不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将随机抽查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设备维护常态化有效开展。

四、治理成效

安装生态滤池后,实现无人值守,无需专人运营维护,每三年对滤料进行清洗和补充,基本不产生运营维护费。通过生态净化槽的过滤、吸附、生化处理、植物吸收,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标准,不排放至周边水体,直接用于花园、菜地的灌溉,不产生污染,无需破路及铺设管道等工程,降低了建设成本

五、特色亮点

采用生态净化槽治理方式,减少开挖产生的费用,使建设成本更低,单户治理费用降低43%

采用农户生活污水隔油沉淀池生态净化槽排入农户花园、菜园工艺流程,在保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使得治理成本更低、效果更明显具体村庄具体分析,对个别路面硬化、村庄环境整体较好的村庄,结合镇村意见,建设隔油池及生态滤池,出水用于绿化灌溉,使污水治理工作符合镇村意愿,污水治理满意度更高



威海市高区北山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回用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北山村位于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村镇西北部,与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相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内主路中间向东延伸,村南河流自西向东流淌,雨水渠贯穿村庄南汇入河道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946mm,该片区附近无河流水库等,属于非环境敏感区。村庄常住户数386户,常住人口1246人。北山村采用智慧生态温室治理模式,根据村民意愿,将改厕后达到接入标准的厕所废水同时接入污水管网,使厨房水、洗浴水、改厕水等黑灰水得到有效收集,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妥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等问题项目于2021年建成运行,总投资约76.6万余元,主管道采用波纹管埋深50厘米共建设户下、支管、主管等各规模污水收集管网约3200余米,年运行费用约4.95万元。该处理站设计处理水量80m3/d设计出水执行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3693-2019)一级标准治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受益人群1200余人,治理成效群众普遍满意

 

 

 二、治理思路与内容

(一)治理思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原则,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碳氮比低、水量不稳定、季节性阶段强等特点,在村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高效、节能、生态、经济的治理系统,实现污染物集中收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因村施策。根据自然村的气候与水质特点,选用地下+地上处理模式,地下微生物选择区和驯化区,地上生态温室,保证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满足北方冬季运行条件。地上部分采用智慧生态温室系统,种植植物花卉等经济作物,有效处理污水氮磷同时增添村内观赏景观,改善了污水处理设施脏、臭的现象,产生经济效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二是推进高效节能、促进资源利用。污水水站采用传统微生物处理工艺+智慧生态温室模式,工艺成熟能耗低引入光伏发电在削减生态温室内夏日光照强度的同时为系统运行提供电力出水口设置清水池,村民可用于农田灌溉配备自助洗车设备,出水经过滤自助洗车,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三是规范运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农户四级监管+第三方共治模式,委托专业第三方公司实施前期建设和运维管护,项目验收投运后,配置专业维修、化验人员进行设备养护和质量控制,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镇政府不定期抽查、网格员定期监督跟踪管理,督促提升项目运营质量,确保设施长效运行





智慧生态温室污水资源利用思路图


(二)资源化利用技术。智慧生态温室污水处理技术利用生态桶处理生活污水,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加入人工强化技术,使玻璃温室和植物净化相结合,营造了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系统内具有高程度的生物多样性,玻璃温室为植物提供合适的温度,解决了植物过冬的难点,适合北方气候特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智慧生态温室建有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为污水收集池、微生物选择区、微生物驯化区,地上设置光伏发电装置、生态温室、洗车机等设施。光伏发电装置为生态系统提供电力,生态桶内部种植滴水观音、花卉等水生植物用来处理污水出水可温室大棚进行补水同时可用于农田灌溉、自助洗车等。智慧生态温室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温室内部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实现远程控制、智慧运维。

   工艺流程图

智慧生态温室系统包括三级处理环节,一级为农户化粪池和污水收集池利用户为单位的改厕化粪池和污水收集池,沉降污水中的较大固体颗粒,初步降解水中有机物,混合均衡水质二级智慧生态温室收集池出水进入微生物选择和驯化区,通过微生物降解,去除水中有机物三级生态温室:污水进入生态桶内部植物(或经济作物)、特种微生物以及活性物质,利用稳流区硝化、反硝化作用,降解污染物。水中悬浮颗粒、有机物、病菌、氨氮、磷等被逐级降解。

三、运维管理机制

坚持让专业公司做专业的事情的服务理念,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交由第三方进行专业化运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日常巡视、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每周巡视不少于3次,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排查并解决设备运行故障,做好运行维护记录。每个站点安排3名工作人员其中日常运维技术人员2名,负责污水处理站设备维护、水质调试、配件更换等工作站点管理人员1名,负责站容站貌维护、周边绿化修整等工作。年运行费用主要包含人工费、水质检测费及车辆使用费,站光伏功率10.8千瓦,能完全覆盖污水站运行电量消耗,处理站处理污水年均耗电量0,每年节省电费3200余元同时定期聘请有资质的公司对出水进行水质监测。村委负责日常管网、村容巡查并监督问题整改。

四、治理成效

经治理后,北山村街面无污水横流现象目前,污水处理设备总体运行正常,污水处理终端进水水量为80m³/d,进水COD80-360mg/L,氨氮10-45mg/L,总磷0.4-5.0mg/L,总氮20-70mg/LSS20-180mg/L,实际出水COD16mg/L,氨氮1.07mg/L,总磷0.64mg/L,总氮7.05mg/LSS13mg/L。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出水,表观清澈,水质可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3693-2019)一级标准。出水去向为农业灌溉用水、自助洗车用水等,污水处理站周边进行绿化,搭配站内生态桶种植的西伯利亚鸢尾、再力花、美人蕉等花卉,在村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五、特色亮点

   北山村厕所多为农村旱厕,改造后的化粪池采用双瓮或三格化粪池等方式,污水改造工程将改厕后三格化粪池的废水接入污水管网,实现厕所废水与生活污水统一治理一是减少了粪污抽运次数,减轻财政资金压力二是探索多方面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站配备尾水暂存池、自助洗车设备,周围种植绿化树木、村民作物,灌溉水可以随时从污水处理站尾水暂存池抽取,村内车辆可以自助进行清洗,既保护了村内环境又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三是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初期,统筹道路硬化、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三大工程,采取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群众的影响。四是坚持雨污分流原则,管网改造后,厨房水、洗浴水、改厕水等生活废水均能够通过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日常冲刷院子的水体和雨水可通过街面雨水渠自流,实现雨污分流,最大程度保证终端污水站运行